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
1、考试内容剖析:
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
宇宙是物质的、运动的
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:天体
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:天体系统
天体系统的层次:地月系——太阳系——银河系——总星系
河外星系——总星系
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、地球的宇宙环境、地球上生命存在是什么原因
太阳系图:八大行星按结构特点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
小行星带的地方
彗星
中心天体:太阳
地球上生命存在是什么原因
宇宙环境是什么原因:八大行星各行其道,互不干扰;太阳光照稳定
地球自己是什么原因:适合的日地距;适合的体积与水平
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
来源:太阳中心的核聚变
影响:是自然界水、大方、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;生产和生活的能量
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
太阳大方分层 太阳活动种类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
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:降水与黑子数的有关性干扰电离层,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,引起磁暴
色球层 耀斑 烈的太阳活动显示;但两者常相伴出现,活动周期为11年
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
自转方向:自东向西;北极逆时针;南极顺时针
周期:
1个恒星日
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是什么原因—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1、二
昼夜更替
晨昏线的意思、地方
太阳高度的定义: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?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=0
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:
1个太阳日
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
自西向东自转:地方时东早西晚;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
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—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
南半球左偏;北半球右偏;赤道处不偏
影响:风向;洋流;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情况
地球公转的方向、轨道、周期、黄赤交角
公转方向:同自转相同
公转轨道:近似正圆的椭圆;日前点和远日点的地方及大致日期
周期:
1个恒星年
速度的变化:日前点最快;远日点最慢
黄赤交角
看重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:
理解图上要紧的点、线、面、角及其关系,并需要会画、会描述
地轴、晨昏线、赤道面、黄道面、南北回归线、南北极圈、太阳直射光线
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
黄赤交角的影响:太阳直射点在地表地方的移动——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
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:——以1回归年为周期,在南北回归
线间往返移动
黄赤交角的变化会致使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?
“二分二至图”
地球地方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、公转方向、地轴指向、近远日点的大致地方、公转速度的变化
10、四季与五带的形成
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
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:
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: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减少
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:近大远小
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:
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,纬度越高昼越长
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
6月22近日后,北半球?——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,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
12月22近日后,北半球?——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,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
春秋分日?——全球各地昼夜平分
赤道?——全年昼夜平分
四季的划分:
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——太阳、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天
太阳最低、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天
2高中一年级地理的要点具体的总结
春秋是其中的过渡
三种四季;24节气
五带的划分:
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情况——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——五带形成
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;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
11、宇宙探测的意义和近况
知道地球的宇宙环境;开发宇宙资源
2、考试试题剖析
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%;
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源于本单元;
1、请参照《会考说明》中考试试题举例进行训练:
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3、1;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、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
2、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学会的基本点:
图1
图2
会画晨昏线、夜半球、南北回归线、南北极圈、黄道面、赤道面
自转和公转方向
日期及节气
该日直射点的地方、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
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情况
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情况及以后的变化
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、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
公转速度的变化